一、学科简介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是根据管理学和政治学的一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政府对经济、民政、劳动、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设计、途径和方法,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具体措施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从事公共管理的教学研究工作,或在公共管理部门从事公共管理、科学技术管理以及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1分。
四、研究方向
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
2.公共政策
3.政治与行政管理
4.科技政策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必修课 | 12672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
12673001 | 学术报告与讲座 | 32 | 2 | ||
12673029 | 行政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 32 | 2 | ||
12682001 | 博士一外英语 | 96 | 6 | 根据一外语种确定 | |
12682002 | 博士一外日语 | 96 | 6 | ||
12682003 | 博士一外俄语 | 96 | 6 | ||
选修课 | 12673032 |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 | 32 | 2 |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4-6学分 |
12673033 | 比较公共行政研究 | 32 | 2 | ||
12673034 | 政治管理研究 | 32 | 2 | ||
12673035 | 研究设计 | 32 | 2 | ||
12673036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32 | 2 | ||
12673030 | 行政管理原著选读 | 32 | 2 | ||
12673031 |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 32 | 2 | ||
补修课 | 12673037 | 管理思想评析(管理理论研究) | 16 | 1 | 非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需补修课程 |
12673038 | 行政管理研究 | 16 | 1 | ||
12673040 | 行政法研究 | 16 | 1 | ||
12673073 | 行政研究方法 | 16 | 1 |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开题
1. 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 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文献综述;
(3)课题的创新性;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
(5)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
(6)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7)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二)论文工作与中期检查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应组织3至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三)论文写作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以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论正确、资料翔实、图表规范,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2.阐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4.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资料;
5.博士生答辩前需发表3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且符合《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
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四)预答辩、答辩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撰写的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且经导师推荐后方可在学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的时间与正式答辩的时间一般间隔不少于1个月,以便修改学位论文。
预答辩通过者填写学位材料,申请正式答辩。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学院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由学院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程序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按照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按照《东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重点认定的学术论文分为A、B两个类别。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公开发表3篇论文,其中B类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其他为普通以上。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A类重点认定论文
1. 被SCI、SSCI、A//u0026amp;H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上的学术论文。
3.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B类重点认定论文
1.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统科学学报》。
《城市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学术论坛》《北方论丛》《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探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被EI、CPCI-S、CPCI-SSH检索的学术论文。
3.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4.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字数在2000字及以上的学术论文。
5.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普通论文
1.除被认定为A、B类论文以外的被CSSCI检索的和属于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内期刊的学术论文。
2.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该年度属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内期刊。
(四)说明
1.上述所列刊物不含增刊和专辑。
2.申请博士学位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包括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和以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两种情况)。
一、学科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借鉴并综合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规律,提高教育公共管理绩效的科学。它是公共管理的分支学科和应用性学科。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公共管理基本理论、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组织管理、教育政策、教育组织行为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和教育绩效评估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从事教育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公共管理部门、学校从事教育管理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教育学或管理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1分。
四、研究方向
1.教育行政管理
2.比较高等教育管理
3.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4.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5.高等学校管理研究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必修课 | 12672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
12673001 | 学术报告与讲座 | 32 | 2 | ||
12673043 | 教育经济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 48 | 3 | ||
12682001 | 博士一外英语 | 96 | 6 | 根据一外语种确定 | |
12682002 | 博士一外日语 | 96 | 6 | ||
12682003 | 博士一外俄语 | 96 | 6 | ||
选修课 | 12673044 | 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 16 | 1 |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3-5学分 |
12673045 | 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 | 16 | 1 | ||
12673047 | 教育组织行为研究 | 16 | 1 | ||
12673048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16 | 1 | ||
12673042 | 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 | 16 | 1 | ||
12673093 | 教育治理研究 | 16 | 1 | ||
补 修 课 | 12673049 | 教育政策 | 16 | 1 | 非管理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生需补修其中3门课程 |
12673050 | 教育通论 | 16 | 1 | ||
12673051 | 高等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 16 | 1 | ||
12673052 | 组织社会学研究 | 16 | 1 | ||
12673053 | 管理心理研究 | 16 | 1 | ||
12673055 | 公共经济学案例及理论应用 | 16 | 1 |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开题
1. 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 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文献综述;
(3)课题的创新性;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
(5)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
(6)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7)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二)论文工作与中期检查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应组织3至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三)论文写作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以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论正确、资料翔实、图表规范,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2.阐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4.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资料;
5.博士生答辩前需发表3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且符合《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
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四)预答辩、答辩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撰写的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且经导师推荐后方可在学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的时间与正式答辩的时间一般间隔不少于1个月,以便修改学位论文。
预答辩通过者填写学位材料,申请正式答辩。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学院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由学院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程序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按照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按照《东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重点认定的学术论文分为A、B两个类别。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公开发表3篇论文,其中B类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其他为普通以上。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A类重点认定论文
1. 被SCI、SSCI、A//u0026amp;H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上的学术论文。
3.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B类重点认定论文
1.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统科学学报》。
《城市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学术论坛》《北方论丛》《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探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被EI、CPCI-S、CPCI-SSH检索的学术论文。
3.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4.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字数在2000字及以上的学术论文。
5.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普通论文
1.除被认定为A、B类论文以外的被CSSCI检索的和属于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内期刊的学术论文。
2.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该年度属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内期刊。
(四)说明
1.上述所列刊物不含增刊和专辑。
2.申请博士学位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包括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和以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两种情况)。
一、学科简介
社会保障是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精算等理论方法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是介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运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又能在社会保障业务部门从事高层次实际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社会保障学科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1分, 非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须修习社会保障专业硕士课程3门。
四、研究方向
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
研究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思想、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和社会保障宏、微观政策,探讨社会保障的本质规定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研究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以及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积累以及社会保障给付和社会保障财务的平衡。
4.社会救助
研究社会救济的基本理论和社会救济的本质特征,研究历史上保险和救济的经验与教训,探索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及其防范措施。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必修课 | 12672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
12673001 | 学术报告与讲座 | 32 | 2 | ||
12673056 | 社会保障前沿问题专题 | 48 | 3 | ||
12682001 | 博士一外英语 | 96 | 6 | 根据一外语种确定 | |
12682002 | 博士一外日语 | 96 | 6 | ||
12682003 | 博士一外俄语 | 96 | 6 | ||
选修课 | 12673058 | 社会保障经典著作选读 | 48 | 3 |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3-6学分 |
12673059 | 公共财政政策分析 | 32 | 2 | ||
12673060 |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 | 32 | 2 | ||
12673061 |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 32 | 2 | ||
12673062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前沿问题研究 | 32 | 2 | ||
12673072 |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 32 | 2 | ||
12673035 | 研究设计 | 32 | 2 | ||
12673057 | 公共领域基本理论(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社会学)专题研究 | 48 | 3 |
| |
补修课 | 12673075 | 当代社会保障理论 | 16 | 1 | 非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需至少补修其中3门课程 |
12673076 |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 16 | 1 | ||
12673077 | 福利经济学研究 | 16 | 1 | ||
12673078 | 社会保障管理研究 | 16 | 1 |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开题
1. 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 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文献综述;
(3)课题的创新性;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
(5)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
(6)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7)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二)论文工作与中期检查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应组织3至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三)论文写作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以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论正确、资料翔实、图表规范,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2.阐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4.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资料;
5.博士生答辩前需发表3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且符合《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
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四)预答辩、答辩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撰写的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且经导师推荐后方可在学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的时间与正式答辩的时间一般间隔不少于1个月,以便修改学位论文。
预答辩通过者填写学位材料,申请正式答辩。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学院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由学院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程序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按照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按照《东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重点认定的学术论文分为A、B两个类别。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公开发表3篇论文,其中B类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其他为普通以上。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A类重点认定论文
1. 被SCI、SSCI、A//u0026amp;H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上的学术论文。
3.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B类重点认定论文
1.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统科学学报》。
《城市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学术论坛》《北方论丛》《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探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被EI、CPCI-S、CPCI-SSH检索的学术论文。
3.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4.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字数在2000字及以上的学术论文。
5.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普通论文
1.除被认定为A、B类论文以外的被CSSCI检索的和属于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内期刊的学术论文。
2.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该年度属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内期刊。
(四)说明
1.上述所列刊物不含增刊和专辑。
2.申请博士学位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包括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和以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两种情况)。
一、学科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土地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交叉的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利用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即土地的占有和土地的利用。为了科学管理土地,土地资源管理学必须研究土地的权属管理和土地的利用管理(土地自然特性、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规划、改良和保护等措施及其变化规律)。本专业主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德优良,尊敬师长,具有献身科学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鼓励选修第二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1分。
四、研究方向
1.土地政策分析
2.土地利用与规划
3.土地行政管理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必修课 | 12672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
12673001 | 学术报告与讲座 | 32 | 2 | ||
129673063 | 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导论 | 32 | 2 | ||
12682001 | 博士一外英语 | 96 | 6 | 根据一外语种确定 | |
12682002 | 博士一外日语 | 96 | 6 | ||
12682003 | 博士一外俄语 | 96 | 6 | ||
选修课 | 12673066 | 土地利用学专题 | 32 | 2 |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4-6学分 |
12673067 | 土地规划与管理专题 | 32 | 2 | ||
12673068 | 土地行政学 | 32 | 2 | ||
12673069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论 | 32 | 2 | ||
12673035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题 | 32 | 2 | ||
修课 | 12673037 | 管理思想评析(管理理论研究) | 16 | 1 | 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需补修课程 |
12673074 | 公共政策学 | 16 | 1 | ||
12673039 | 公共管理研究 | 16 | 1 | ||
12673070 | 土地制度与土地法 | 16 | 1 | ||
12673071 | 资源经济学 | 16 | 1 |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开题
1. 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 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文献综述;
(3)课题的创新性;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
(5)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
(6)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7)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二)论文工作与中期检查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应组织3至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三)论文写作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以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论正确、资料翔实、图表规范,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2.阐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4.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资料;
5.博士生答辩前需发表3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且符合《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
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四)预答辩、答辩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东北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量化标准》,撰写的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且经导师推荐后方可在学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的时间与正式答辩的时间一般间隔不少于1个月,以便修改学位论文。
预答辩通过者填写学位材料,申请正式答辩。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学院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由学院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程序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按照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按照《东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重点认定的学术论文分为A、B两个类别。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公开发表3篇论文,其中B类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其他为普通以上。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A类重点认定论文
1. 被SCI、SSCI、A//u0026amp;H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上的学术论文。
3.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B类重点认定论文
1.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统科学学报》。
《城市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学术论坛》《北方论丛》《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探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被EI、CPCI-S、CPCI-SSH检索的学术论文。
3.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4.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字数在2000字及以上的学术论文。
5.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普通论文
1.除被认定为A、B类论文以外的被CSSCI检索的和属于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内期刊的学术论文。
2.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该年度属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内期刊。
(四)说明
1.上述所列刊物不含增刊和专辑。
2.申请博士学位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包括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和以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两种情况)。
院办:024-83687643(传真) 教学办:024-83688313MPA办:024-83681211 学生办:024-83683420